环保红线高压紧逼 原料药掀起新一轮涨价潮

浏览量:57 栏目:行业新闻 发布时间:2017-06-23

产能过剩及环保压力双向挤压原料药企业的生存环境,多数中小型企业的亏损面变宽,亏损额增多。环保红线的高压将使得无力进行环保投入的小型企业被淘汰出局。而随着执法力度日趋严格,不少大型药企也不幸在环保问题上“栽了跟头”。

 
    2017年以来,环保部门加大了对京津冀及周边区域的督查力度,作为原料药主产地的山东、河北两省,也被列为重点督查对象。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在各地调研发现,环保态势升级对原料药行业影响巨大,上述两个省份集中了多数有市场支配权和定价权的原料药企业,伴随着停产、限产政策的实施,原料药掀起了新一轮涨价潮,许多品种的价格已开始上调。在环保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或进行大规模搬迁之际,由于企业搬迁耗资巨大且工期长。这个过程将改写市场竞争格局,加速行业整合。
 
    环保红线高压紧逼
 
    中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尤其是发酵类药物产品的产能产量位居************,约占全球产量的70%。而原料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量较大,废物成分复杂,污染危害严重,使得原料药企业面临的环保局势较为严峻,不断有药企因环保不达标被限产或停产。
 
    2017年2月起,由时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及另外四位副部长带队,环保部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地区开展空气质量专项督查,采取督查组进驻地方的形式。从以往惯例来看,环保部到地方督查,一般最高规格由副部长带队,由部长带队进行专项督查尚属首次,充分体现了高层对环保问题的重视。
 
    在本次环保部专项督查对象中,河北、山东是中国原料药及化工中间体主产区。此外,河北省石家庄市作为原料药生产重镇印发了《2017年防治大气污染工作方案》。该方案明确指出,医药企业实施错峰生产、限产停产。2016年底,华北制药、石药集团等药企因“雾霾”停产而备受关注,现在又将迎来新一轮的生产调控。
 
    同时,近年来相关环保标准与政策的陆续出台也开始“压制”原料药行业的生存空间。例如,2010年7月1日,环保部发布并全面强制实施《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13年将全面排查整治医药行业环境污染问题作为环保专项行动的第三大重点任务;2014年医药制造环境违法依旧是相关部委重点整治的对象等,这都意味着制药环保红线的“紧绷”;2015年4月“水十条”接踵而至,原料药制造被列为十大重点整治行业之一;2016年环境保护税法出台,此次将环保费改为环保税,对原料药这类高污染行业征收重税。在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中,要求原料药制造业推进行业达标排放改造。
 
    随着执法力度日趋严格,不少大型药企也不幸在环保问题上“栽跟头”。比如,哈药、云南制药、联邦制药、海正药业等都曾登上环保部门督查整改名单。有的企业整改后也难以达到标准,屡屡“上榜”。如联邦制药从2004年至今的十余年时间里,就有不下九次被环保部门点名批评。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环保项目专家张道新介绍,原料药生产工艺技术线路长,投入原辅料种类多,其中一些还属于危险化学品。同时,由于投入的物料产成品转化率低,且具有生物毒性的特点,加上投入的单类物料的数量较少,因此废弃物中的单一废弃物的回收经济率不高,难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一般只能作为废弃物处理。以维生素C为例,其产出率为14%。据此推算,全国2012年年产量20万吨,需投入原辅料143万吨,除去转化为成品的20万吨,其余123万吨物料都成为废弃物,并成为环境治理的负担。
 
    “今年制药行业面临比往年更加巨大的环保压力,做到绿色环保、清洁生产对于药企来说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关乎生死的一件大事。”中国化药协会资深副会长张明禹表示,治污能力及成本将成为未来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要素。面对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落后、低水平重复建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超标污染企业将难以生存。
 
    原料价格轮番上涨
 
    在环保部专项督查对象中,河北、山东作为中国原料药及化工中间体及药用玻璃瓶生产企业较为集中的省份,新华制药、鲁抗医药、山东药玻、华北制药、石药集团等十来家业界“巨无霸”皆云集于此。停产对原料企业来说,会对生产带来一定影响。不过,许多产品价格开始走出颓势,出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自2016年11月武汉国际原料药展会开始,各龙头企业纷纷上调产品价格,或停止报价,捂盘待涨。在2016年12月份的印度世界医药原料展期间,国内众多企业均对外不报价,行情看涨趋势明显。加之原料主产区在环保压力下限产限量,国外长单均抬高价格预期,直接带动大部分受限产品价格上浮。
 
    2016年11月1日起,哈药集团制药总厂上调青霉素工业盐价格至50元/BOU。2016年11月1日起,国内维生素B1厂家停止对外报价,维生素B1涨价预期增强。2016年11月7日起,中化帝斯曼制药将统一上调头孢类原料药价格。2016年12月2日起,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上调口服头孢原料药价格,头孢氨苄最新报价300元/公斤;头孢拉啶价格稳定390元-395元/公斤;头孢羟氨苄价格430元-440元/公斤。
 
    2017年1月,阿莫西林侧链对羟酸系列产品价格上扬,对羟酸报价涨到55元/公斤,系列产品同步上涨,羟邓盐甲酯75元/公斤。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6月7日,维生素D3的市场公开报价由69元/公斤上涨至82.5元/公斤,6月8日价格继续上涨至85元/公斤。业内人士预判,维生素D3新一轮涨价周期已经来临。
 
    “过去涨价周期持续时间一般为3-6个月,因维生素D3市场供给充足,供给缺口可以被迅速填平,长期涨价动力不足。本轮涨价的背景是环保压力日益趋严,部分产能处于长期停产的状态,本轮涨价周期有望持续1年以上。”天风证券医药研究员杨烨辉表示。
 
    于明德认为,环保升级对制药行业带来的影响很大,大部分具有市场支配权的原料药企业集中在山东、河北、浙江等省份,环保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或者进行大规模搬迁。而企业搬迁耗资巨大且工期漫长。这个过程完全会给个别企业创造翻盘的机会,一旦机会敞开,中间商参与打通上下游关系,容易形成垄断局面。
 
    行业整合将加速
 
    产能过剩及环保压力双向挤压原料药企业的生存环境,多数中小型企业的亏损面变宽,亏损额增多。环保红线的高压将使得无力进行环保投入的小型企业被淘汰出局。
 
    “医药企业的治污费用很高,要花几个亿或者更多。以前在环保执法力度不够强时,企业往往宁意被罚款也不愿加大环保投入。如果环保督查及落实新环境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不少污染大户都得关门,这将促使行业加速整合。”北大纵横高级医药合伙人史立臣表示,现在很多原料药企业根本没有钱做环保,市场行情又不太好,有些企业恐怕要么关门,要么出售。
 
    时代方略咨询公司咨询顾问门萤也认为,大型原料药企业一般都具有成本优势,对环保建设的投入比较大,且部分企业的环保标准与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接轨,甚至在某些方面要高于欧美标准,如华海药业、海正药业等。
 
    同时,环保标准的提升一定程度上推动原料药企业的转型升级。近年来,华海药业和海正药业等以挑战专利药、做特色原料药的企业,以及新兴的原料药企业等都逐步向制剂企业过渡,化学药品制剂企业资产总和和贡献率不断提升,达到30%以上。
 
    “事实上,中国原料药大部分用于出口,且整体产出超出需求,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不仅是减轻环保压力的需要,也是长期发展的需要。”门萤认为,原料药企业具有较强的制剂前端研发能力,其更易于向制剂转型。
 
    以海正药业为例,公司的原料药以抗肿瘤药物为主,其研发能力强。在制剂领域,抗肿瘤药物同样稀缺。海正药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就是在基于原料药的发展上强化制剂技术及研发能力,掌控上游较稀缺品种的合成技术,并积极开拓下游。


热线电话(办公室) 0838-5106622
不良反应(工作日) 0838-5102216
人力资源 0838-5581887
表单大师
问卷星
网站地图